互动平台

用户登录

多头并进拔穷根 万众一心换穷业

  10月30日,对于阳新县木港镇石溪村五保户胡龙能来说,意义非凡。
   当天上午,连同他在内的17户贫困户搬进了他们翘首以盼快一年的新居。
   胡龙能原先是一名大学生,有着光明的前途,谁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从此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只能靠母亲和哥嫂照顾,一直借住哥哥家。
   年初,胡龙能被评为易迁户。自安置点5月动工后,他的母亲不时查看房子进度。搬进新家,她忍不住热泪盈眶:“党的政策好,儿子不仅有五保金,还住进了这么好的房子,我这心里呀,落下了一块大石头!”
   该村负责人说,按照部署,下一步还要对安置点进行完善,要有文化墙、有公共产业用房和群众之家、有后续管理人员、有农耕菜园、有特色产业、拆旧覆绿全覆盖,确保易迁户住得舒心。
   来自阳新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的消息显示,今年阳新县易迁任务为785户2365人,目前已经全部完工,总体投入6.7亿元。从2016年到2018年,该县一共完成359个安置点建设。
   为了让困难群众不仅住有所居,还要不愁吃穿,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阳新县委县政府统筹全县扶贫一盘棋,兵分八路,多头并进拔穷根。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山区教育。今年,阳新资助了18135人次贫困生读书,每个孩子每学期少则500元、多则1500元,保障适龄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毛入学率92%。
   此外,该县规划实施和维修了一批贫困村学校项目,加强贫困村师资队伍建设。今年,阳新县招考教师172名,163名新任教师安排到村级学校。
   “政策只是外部环境,如何依托政策强大贫困户自身,让这个群体能够实现自我发展才是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阳新县农办主任张建设说。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阳新县副县长刘晨认为,脱贫一定要对标“今年脱贫、明年增收、后年有持续性收入”这个目标来。
   阳新地大物博,物产富饶。如何在这片拥有78万亩常用耕地、221万亩山场以及众多河流湖泊的热土上,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让贫困群众一举脱贫,更要带动全县走上富裕道路呢?
   为了实现目标,阳新县全盘谋划,出台了《阳新县2017-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勾勒产业扶贫发展蓝图,将发展优质粮油、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电子商务、光伏产业7个方面作为该县富民经济的主要抓手,确保全县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经过近两年的生动实践,阳新县精分细缕,多措并举,引政策、引人才、引资金、引技术、引市场,用一个个产业“框”住了各层面的人群,共同靶向一个目标:脱贫致富奔小康。
   捷报频传:一个个致富能手如雨后春笋冒出,一户户贫困户光荣脱贫,一个个产业扎根土壤。
   在与市场的较量中,阳新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决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一拥而上打乱仗”,产业发展求精,形成适度规模,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面貌。
   “对阳新多数贫困群众来说,他们不是生而贫困,大多数是因病致贫,丧失了劳动能力。”阳新县卫计局副局长王勇说,今年以来,阳新相继出台《阳新县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形成以“9851”为保障目标,以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完整医疗保障体系。
   记者从阳新县社会救助局了解到,从2015年到2018年,阳新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的2580元提高到了5580元,“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能保则保,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扶贫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何踢好“临门一脚”,既要脱得贫,又不留后遗症、长远发展。阳新正在书写沉甸甸的答卷。


时间::2018-11-01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