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平台

用户登录

圆了安居梦 满满幸福感

  安居乐业,是老百姓最朴实、最基本的需求。回顾黄石近70年的发展,人们与这座城市共同奋斗成长,这座城市也在以日新月异的变迁,回报着千千万万的黄石儿女。

  翻开市统计局提供的一组组数据,讲述着黄石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变迁历史。1950年,黄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8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7平方米;随后历经30年不断增长,至198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9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升至5.47平方米;进入上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给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带来了明显改善,1990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有28.1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也增加至7.70平方米。

  今天,回顾这些数据,或许让人感觉有些疏离。但对于曾经生活和居住其中的人们而言,今昔对比,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会让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

  “我就是在黄棉棚户区长大的,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1986年出生的陈婷菲,一直到上初中,都和父母居住在黄石港区段家窑的一处棚户区里。不到30平方米的小平房,硬生生隔出了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其中的卫生间还有一部分是私自改建出来的。“没有办法,实在是面积不够用。卧室里床底塞满了,靠墙堆满了东西,快垒到房顶;客厅里除了餐桌,其他的桌子柜子也堆满了东西,包括电视柜,所以我家电视显得特别高。”说到这里,陈婷菲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居住条件不佳,但童年的棚户区记忆,依然让她感到温馨。

  “进门过道只有一人宽,左手厨房,右手卫生间,都只能容下一个人,小时候我妈帮我洗澡都只能在门外给我舀水。卫生间蹲坑上盖着一个盆,要不然我一转身不留神就踩进去了。卧室里原本有个小书桌,妈妈下决心给我买了电子琴,就把书桌给撤了,写作业只好用餐桌。”回忆起老房子里的生活,除了局促的空间,同样让陈婷菲印象深刻的,还有简陋的房屋建造。“有时候夜里没睡沉,会听到头顶细碎的瓦砾声响,那是老鼠在房顶上到处跑,爸爸会拿竹篙去捅房顶,把老鼠吓跑。如果有大风大雨,爸爸也要爬上房顶把瓦片整理一下,防止漏雨。”如今回想起来,称得上艰苦的居住环境里,因为有父母的悉心疼爱,陈婷菲一直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未察觉生活不易。

  2000年,陈婷菲和父母搬出了老房子,租住在别处。十多年间,他们仍会回去看望老邻居老朋友。直到2016年,我市对黄棉片实施棚户区改造,一家人终于意识到,他们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家。2017年,陈婷菲一家买下了黄石港金港明珠小区里的新居,88平方米的房子,两室两厅一厨一卫。虽然此时的陈婷菲早已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但看到父母专门为自己布置的卧室,她还是感到无比幸福与激动。“我不是第一次搬家了,但这次的意义完全不同,这是真正属于爸妈和我的新家,他们将在这里安度晚年,我也可以经常回来照顾陪伴他们,生活上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2017年,我市实施黄棉、陈家湾、李家坊等重点棚改项目15个、9034套(户),数万名群众圆了多年的安居梦。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1997年超过了10平方米,2001年超过15平方米,2003年超过20平方米。及至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5.93平方米。到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5.05平方米。 

  2019年,我市对于老城区的升级改造仍在持续推进。不远的未来,将会有更多家庭一圆安居梦,在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里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时间::2019-06-11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