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大冶市10路公交车路线调整的建议 |
提交时间 |
2014-12-02 08:48:26 |
提交内容 |
近日,大冶市10路车线路和16路车线路进行了“微调”,给我们大冶金湖街办泉塘村十几个村民小组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1月初,10路车的始发站由大冶古铜矿遗址改到石头嘴,缩短了1站路约800米的距离。16路车的始发站由石头嘴延伸至大冶古铜矿遗址,方便游客从大冶北站直接到大冶古铜矿遗址游玩。这短短800米空间距离的“微调”,对于我们泉塘村沿途居民而言,带来的出行麻烦可不小。 线路“微调”后,住在大冶古铜矿遗址附近的上班族要到雨润广场、新公安局、罗桥开发区附近上班,必须先乘坐16路车再换乘10路车或18路车,不仅一天上下班时间增加约20分钟,乘车费用也是以前的两倍,一个月增加上下班车费约50元至80元。因16路车车次少收班早,有时下班稍晚几分钟或遇到交通堵塞,就会与16路车失之交臂,只能乘坐10路车到石头嘴,走上半小时才能到家。住在大冶古铜矿遗址附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烦恼,因上下学需要接送,家庭每月需增加100多元的交通费开支,这些孩子为了避免迟到,还要受到提前起床减少睡眠时间的困扰。此外,泉塘村沿途居民出门办事也没有以前那么方便快捷了。 线路“微调”前的几年时间里,这些上班族、学生和居民只需一张票,就可以不用换乘地搭坐10路车到达目的地,时间和心理上都有极大的舒适度。 城市公共交通以便民、快捷、廉价、舒适为核心原则,公交线路的调整在兼顾公共政策调整和城市发展变化的同时,更应关注无车上班族和学生这些弱势群体的出行要求。衣食住行中的出行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之一,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坚持不断改进技术、提升质量和优化服务的民生项目。公共交通对弱势群体出行要求的满足程度,不仅反映一个政府的人文关怀程度和科学治理水平,也是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的现实之举。 在此,我们泉塘村居民在考虑不影响大冶市公共交通整体布局的前提下,谨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将10路车的始发站“还原延伸”800米至大冶古铜矿遗址。除了方便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之外,我们认为这样也具有现实操作性。大冶古铜矿遗址站有宽裕的停车场地供10路车和16路车作为始发站停靠,而且如果有两路公交路线将之作为始发站和终点站,可以方便更多的游客来我们大冶名片古铜矿遗址来游玩,提升大冶市的知名度和文明形象。 |
相关附件 |
|
回复部门 |
大冶市 |
回复时间 |
|
回复内容 |
|
回复附件 |
|
评价时间 |
|
评价内容 |
|
满意度 |
|
状态 |
待回复 |
|